乐动体育 (中国) 官方网站NEWS

深圳特区报:赤湾碧水载风云

2015-12-17 9878人浏览

    一位长年致力于基层文化研究的深圳本土学者、南山区文体局副局长周保民近日公布2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深圳应该保护和挖掘赤湾背后丰厚的历史人文意义。历史上围绕赤湾展开了血与火的反侵略战争,今日的赤湾碧水承载着这厚重的历史风云,先辈们的热血厮杀与入侵者失败的哀鸣仿佛仍在这片海域间激荡。

赤湾海域打响的屯门海战大败葡军

    赤湾位于深圳西部南头半岛顶端、珠江口东岸。从地形上看,赤湾三面环山,左右古炮台分别镇守两端,炮口直面伶仃洋,中间烽火台负责指挥与警戒。

    昨日,周保民陪同记者登上赤湾左炮台,站在斑斑锈迹但仍不失威风的大铁炮旁边,周保民指着炮口的方向说,这些炮在明朝的时候就能打出2.5公里射程,封锁赤湾大部分海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赤湾挖掘出来的层层相垒的古战船,反映出历史上对这片海域的惨烈争夺。

    史料显示,自中唐之后,由于西北陆路丝绸之路阻塞,为维护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和交通安全,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朝廷在广州府宝安县东南沿海赤湾一带设立军镇——“屯门镇”,驻军2000余人,屯门镇由岭南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岭南节度使直接统领。到了北宋,在赤湾巡旧制设立巡海水师营,水师营还记述了自军镇前往西沙、南海诸岛的日程。

    随着航海大发现,西方殖民者开始了海上殖民入侵的步伐,由于赤湾独特的地理位置,作为粤海门户的赤湾在明、清两朝这个历史节点上被时代推到前台,这片海域开始变得不安起来,炮火连天、血流成河的事情时常发生。

    明洪武二年,倭寇开始侵扰我海疆,朝廷在东南沿海设立海卫所城,在赤湾设立军镇“南头寨”,同时在所城的外围修筑包括赤湾墩在内的6座军事墩台,明代东莞守御千户李千里就在现仍保存的赤湾烟墩附近抗倭时战死,这也是深圳地方志上记录的首位战死沙场的抗倭将领。

    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这片海域爆发了当时震惊世界的“屯门海战”,在这次东西方首次的遭遇战中,广东巡海道副使汪公式在这里率深港地区军民打响了中国历史上抗击西方殖民者海上入侵的第一枪!

    当时葡萄牙船队以“请贡”之名占据屯门,擅自在屯门建屋竖栅,修筑炮台,依仗先进战船与“佛郎机”火炮多次打击驻守明军。汪利用赤湾本地渔民了解了对方战船与“佛郎机”火炮结构,不仅快速完成了仿制,还成功进行了改进,经汪公式日后数度改造的武器最终形成了近代迫击炮原理,后来甚至被日军学习借鉴用于1937年的侵华战争。

    随后,汪公式率50艘战船对屯门形成半圆形包围圈,打响屯门海战决战,葡军虽然有远征队到来加入作战,仍然伤亡惨重,岸上军营被明军一并摧毁。

    汪公式得胜以后回到南头城受到深港人民万人欢迎,心情大好的汪公式还写下了流传至今的诗句:“回首长歌无尽兴,天高海阔月明中。”

    近代军事研究者评价此战时指出,屯门海战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抗击西方殖民者海上入侵的第一枪,而且形成了中国军事领域的一个转折,让中国这个善于使用大刀长矛冷兵器的民族LEDONG SPORTS了热兵器时代,从此开始了全面抗击外来入侵的战斗。

海上主要航道保卫战延续数百年

    早在先秦时期,我们先民自发的海上贸易,经秦、汉至唐,形成了始于广州,沿南中国海,穿越南海、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波斯湾,出霍尔木兹海峡,进入阿曼湾、亚丁湾和东非海岸,途经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漫长海上航线,该航线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也是东西方往来最重要的海上交通线。

    周保民表示,古代外国船只自南洋北上广州乃至中国内陆,均需取道赤湾海域。史料记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为徐闻(今宁波),而自公元三世纪早期起,广州取代徐闻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主港,由于广州港为内港,往来贸易的船只必须绕行大屿山,经屯门岛、南头海域才能进入珠江。而南山脚下的赤湾,因三面环山,面朝大海,不仅近海水深且淡水充足,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为历史上广州港的外港。

    “由于赤湾的重要性,战争也在此交汇,历代守军都在赤湾进行了殊死争夺。”周保民指着船商云集的赤湾港说,如果保卫战失败,那么赤湾将成为外来入侵者的补给基地,为侵略内陆提供广阔纵深,如果失去了陆上和海上这两条商贸通道,中国商贸活动将失去一切外延性,保卫节点不仅保证了航道的通畅,也保证了历朝历代在沿海的军事纵深。

    “屯门海战”之后,西方列强并没有停止入侵步伐。1601年、1603年、1622年、1623年,荷兰先后4次闯入赤湾海域沿海,但都在赤湾受到阻击大败,荷兰人最后转道驶入澎湖占领了台湾。

    到了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新安县军民陆续奉旨建设赤湾左、右炮台等21座,所设炮台均属设于南头的“新安营”管辖。依托这些炮台,鸦片战争前夕1838年至1839年不足两年的时间,新安水师在深港海域先后与英军展开了8次激战,历史记载是“俱系全胜”,目前仍存的大鹏所城参将赖恩爵在系列海战中大败英军,击伤英军侵华头目义律。

    1840年6月,英军派47艘军舰、4000多名士兵抵达珠江口,但此时新安军民严阵以待,英军不敢贸然进犯,最后改为侵犯厦门,攻浙江定海,7月底打到天津大沽口。

    在这场延续数百年的保卫战中,赤湾见证了历史浮沉,周保民分析指出,深港地区作为当时抗击英殖民入侵的前哨,新安地区当时8战英夷,也就此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

    改革开放初,赤湾左炮台仍被列入军事禁区。随着进一步改革开放,左炮台的军事战略地位才逐步淡化,进入平民视野,这片海域也才慢慢恢复往日的宁静。

建议深圳挖掘赤湾丰富的历史人文

    赤湾是中国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地,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南宋礼部侍郎陆秀夫等人拥立恭宗异母兄长赵昰、赵昺开始海上行朝。公元1277年南宋小朝廷进入东莞县(今深圳沿海区域)界沿海,延帝赵昺被困崖山,由陆秀夫背负投海。1982年,宋少帝陵在赤湾被发现。

    公元1279年,文天祥两次被俘,两过赤湾海域伶仃洋,并在此写下千古绝唱《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国人耳熟能详的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也与赤湾结缘,赤湾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驿站,其中第二、第六次都在赤湾停留,最后进入南海。周保民表示,他们复原的郑和所著的《郑和航海图》,发现其中对赤湾等地有明确标注。

    而与此印证的是,目前尚存的赤湾天后宫碑记中也记录了这段历史资料。有关赤湾天后宫相传为也为郑和所建,永乐五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在赤湾附近海域遇狂风恶浪,危在旦夕,后船队终于脱险,郑和平安还朝。为报答当地海神恩泽,3年后郑和遣副帅张源在赤湾修建天后宫。

    天后宫隆重的“辞沙”仪式目前已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年凡朝廷使臣出使东南亚各国,经过这里时必定停船进香,举行“辞沙”仪式以大礼祷神庇佑平安。

    深圳历史上著名的人文景观——赤湾胜概就在这个时期形成,这个景点以天后宫为中心,集海光山色、帝陵古刹、赤湾炮台、南山峰烟、武林圣地、历代碑刻于一身,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

    而当年的“屯门”也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主角,韩愈在《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中写道:“屯门云虽高,亦映波涛没。”刘禹锡在《踏浪歌》中写道:“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踏潮。”诗作中对“屯门”的描述不仅指出了海上交通的便利,也反映出该地在唐朝已经闻名于世。

    今日的赤湾周边交通纵横、楼宇林立,承载厚重历史的赤湾港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地位的大港口,年吞吐量达500万标箱,四通八达的国际国内航线超过40条,园区内宜家、家乐福、马士基物流、东方海外物流、威高物流集团等企业云集。

    周保民指出,天后宫是中国海洋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远至东南亚各国的华人都会赶来祭拜。天后文化是联系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精神纽带,目前福州、天津、澳门等地都将天后文化节作为华人寻根问祖的平台。

    近30多年间,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赤湾地区人文环境受到影响,由于环境所限,当年在恢复修建天后庙时,正门开在了背面,遭到社会大量批评。对此,周保民向记者透露,这个问题近期有望得到改正,相关开发商已同意让路,届时的大门将按历史祖制、面朝赤湾大海正开,让市民在领悟传统海洋文化内涵的同时,感受阅尽千年风雨洗礼的赤湾变迁。(本文载于深圳特区报12月16日要闻版A6,网址: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5-12/16/content_3415955.htm

 

评论

请输入评论

首页

  • 电话

    +86 755 26817331

  • 传真

    +86 755 26694297

  • 电子邮箱

    admin@cndi.com

  • 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六路8号赤湾总部大厦

版权所有 ©2017 乐动体育 (中国) 官方网站保留一切权利   粤ICP备16091511号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8538号